redis cluster在设计的时候,就考虑到了去中心化,去中间件,也就是说,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关系,都是对等的,每个节点都保存各自的数据和整个集群的状态。每个节点都和其他所有节点连接,而且这些连接保持活跃,这样就保证了我们只需要连接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,就可以获取到其他节点的数据。

Redis 集群没有并使用传统的一致性哈希来分配数据,而是采用另外一种叫做哈希槽 (hash slot)的方式来分配的。redis cluster 默认分配了 16384 个slot,当我们set一个key 时,会用CRC16算法来取模得到所属的slot,然后将这个key 分到哈希槽区间的节点上,具体算法就是:CRC16(key) % 16384。所以我们在测试的时候看到set 和 get 的时候,直接跳转到了7000端口的节点。

Redis 集群会把数据存在一个 master 节点,然后在这个 master 和其对应的salve 之间进行数据同步。当读取数据时,也根据一致性哈希算法到对应的 master 节点获取数据。只有当一个master 挂掉之后,才会启动一个对应的 salve 节点,充当 master 。

需要注意的是:必须要3个或以上的主节点,否则在创建集群时会失败,并且当存活的主节点数小于总节点数的一半时,整个集群就无法提供服务了。

创建集群目录

1
2
3
$ mkdir redis-cluster
$ cd redis-cluster
$ mkdir {7000,7001,7002,7003,7004,7005}

修改配置文件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port 7000 #端口[7000-7005]
bind 127.0.0.1 #IP根据节点机器可访问IP
daemonize yes #redis后台运行
pidfile /var/run/redis_7000.pid #pidfile文件对应[7000-7005]
cluster-enabled yes  #开启集群模式
cluster-config-file nodes-7000.conf #集群的配置,配置文件首次启动自动生成
cluster-node-timeout 6000 #请求超时自行设置
appendonly yes #打开持久化
dir /usr/local/redis-cluster/7000 #目录端口必须配置指定,否则无法启动

# 其他配置文件 替换
sed -i 's/7000/7001/g' 7001/redis.conf

启动实例

1
2
3
4
$ for i in {7000,7001,7002,7003,7004,7005}
> do
> redis-server /usr/local/redis-cluster/$i/redis.conf 
> done

创建集群

1
2
3
4
5
6
7
8
9
redis-cli --cluster create --cluster-replicas 1 127.0.0.1:7000 127.0.0.1:7001 127.0.0.1:7002 127.0.0.1:7003 127.0.0.1:7004 127.0.0.1:7005

./redis-cli --cluster create :创建集群命令
后面是6个节点
--cluster-replicas 1:告诉他每个主有一个从节点,redis默认会把前面三个作为主,后面作为从
查看集群状态
./redis-cli --cluster check 127.0.0.1:7000

多台机器类似

客户端操作

1
2
3
4
5
6
7
8
9
# 进入命令行需要加-c 即 ./redis-cli -c 进入redis操作
redis-cli -c -p 7002

127.0.0.1:7002> sadd k2 hello hi xx
-> Redirected to slot [449] located at 127.0.0.1:7000
(integer) 3

其他命令 set get 一样
key之间运算不行,对两个key求交集,则不行,不在一个slot